水浒真说_第七百五十八章 进城联络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七百五十八章 进城联络 (第1/2页)

    东京城中,仍旧是暗流涌动。

    趁着金军绕路的这段时间,齐国也没闲着。

    当金军向宋军提出借道井陉的消息传回齐州的时候,陆阳就察觉到了不对劲。

    金军一面和齐国议和,一面又打算从井陉攻打齐国后方。

    这其中定有阴谋。

    他先是命秦明将兵马布置在真定府各处险要之地,防止金军从河北进入燕地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,金军还没到太原,就反手咬了宋朝一口。

    朔州陷落,代州与太原被围。

    金军兵分两路,一路出井陉,南下直奔东京。

    沿途宋朝各州纷纷投降。

    河北齐军将消息上报给了中央,尚未得到回复,金军短短不到十天时间就一路高歌猛进杀到了黄河边。

    相州知府韩治与其族弟韩存保携全家来到大名府避难。

    关胜将几人安排在城里。

    并向齐州发去了请示。

    而齐国朝堂之上,也在为了是否要援助宋朝吵得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樊瑞首先提出反对:“大王,依臣愚见,宋金两者,都是我大齐的敌人。

    他们两个打的再凶,我们都不应该插手其中。

    若是坐山观虎斗,以收渔翁之利。

    不管两边谁赢谁输,都对我们有好处。”

    朱武立刻表达了不同意见:“樊道长此言差矣。

    当今天下乃是宋金齐三家共争,金国强而宋齐弱。

    我们若是坐视金国吞并两河。

    大齐的国土将被金国三面包围。

    我们哪有那么多兵马四处守备?

    金军若占领河北,其铁骑随时都能从相州冲入我山东腹地。

    到时候大面积的产粮区不是资敌,就是被付之一炬。

    山东百姓也将饱受涂炭之苦。

    我等又有何颜面,面对父老乡亲的信任。”

    陆阳听了两人之言,都觉得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不过两人都是根据当前形势,所做的合理分析。

    对于未来的发展,很难预料。

    陆阳虽然知道未来的发展。

    但历史的进程已然改变,谁知道其轨迹会不会有所变动。

    还是应该多听听这些智谋之士的想法,随后整理出一个可行的计策来。

    陆阳随后看向其余几位智囊:“你们几位又有何看法?”

    公孙胜只是神神秘秘的说道:“此次看似是金军长驱直入,包围了大宋国都,但大宋国运尚在,反倒是金军孤军深入,十分危险。”

    老道只是说了说自己对于形式的分析,并没有表达具体意见。

    许贯忠则比较倾向于樊瑞的想法。

    “大王,大宋虽弱,仍有兵马数十万。

    而且朝廷有钱,只要一声令下,各地调集起高达百万的部队也不是不可能的。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

    金军虽然兵少,但却精锐非常。

    若是宋金两军能打一仗,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绝佳的好事。

    谁输了,便会损兵折将,谁赢了,我们就趁他疲惫之时,派兵攻之,这样双方的实力都会受损。

    三方的实力将会平均,形成三足鼎立。”

    闻焕章站在朱武那边。

    “许大参算盘打得好,三足鼎立确实稳定,但也会导致将来难以破局。

    我大齐要统一天下,更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。

    依我之见,还是从宋金两者中间挑一个彻底打残。

    鉴于金强宋弱,我支持帮宋朝歼灭完颜宗望的这只孤军。

    金军跟咱们一样,走的是精兵路线,以武立国。

    这六万大军覆灭在东京城外,对于女真人来说,几乎要动摇国本。

    咱们也能趁机攻打辽东。”

    乔道清不在现场,无法表达意见。

    五个人竟然形成了二比二平,一票弃权的局面。

    最后的主意还得由陆阳来拿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陆阳都怀疑这几个智囊是不是提前商量好了,不管有多少人在,永远都是平票。

    皮球踢来踢去,最后还是到了陆阳脚下。

    众人问道:“大王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陆阳沉吟片刻。

    “传令各处兵马,准备向东京聚集。

    在东京城下歼灭完颜宗望的部队。”

    他最后还是决定对金国动手。

    纵然这样做会撕毁金齐两国刚刚签订的和约。

    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金军撕毁条约都是家常便饭。

    跟金军也没有必要讲道义。

    几个信使分别前往各军驻扎之地。

    在燕地驻守的部队不好轻动。

    陆阳只调了杨志和燕青的兵马,共计一万人。

    秦明驻守的真定府还要防备
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