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7章 夸出花来了... (第1/2页)
看着这一长串的问题,不少人都心中思忖了一番。 皇帝的问题,大概解释便是:道与法是治国的两大工具,有重要作用。 历朝历代以此在治国上取得了好政绩。 他即位以来努力行道行法,但为什么成效不大呢? 是因为有道有未行,还是法有未守? 还是说那就算行道守法,也恢复不到古时的兴盛? 后面就是说在座的考生们都是关心国家的人才,肯定有自己的意见。 让各位直言出来,答得好的,皇上会采用你的意见。 当然。 采用是不用想的。 毕竟皇帝可能就瞄几眼一甲三个的文章,甚至都不会细看。 而十几个读卷官,看三百多份考卷,要在第二天中午前确定好殿试的名次。 大多也不会细看的。 殿试不会经过誊抄,看的便是个人的书写能力。 一眼看过去,字写的好的,便先有个卷面分。 再看前面几句,看的舒服了,那卷子分数估计会更高。 这样的试卷,才有机会进入到一二甲。 为了有足够的时间做题,大家行完礼后,便开始紧张的抄着题目。 而且写字的时候,更是花费更多的心神,力求比以往写的更为工整。 这次的殿试题目,估计押中的人不会太多。 毕竟大家都奔着新政去了。 李东阳虽然有出了一道相关的明律的题目给赵策,但他说话的终点也在新政上。 连李东阳都押不中,可以说大部分人估计都是押不中的。 索性赵策这个人,最大的优点便是听人话。 反正李东阳出的题目,他都刷了一遍。 静下心来抄完题目后,便开始稍稍回想着先前自己写过的卷子内容。 再稍加润色,便是一篇不错的策问了。 皇帝问说,为什么他上任之后一直勤勤恳恳,努力行道行法,但为什么成效不大? 对此,当然不能跟着说皇帝治理国家不行。 毕竟皇帝自己批评自己可以。 但你做臣子的,也跟着批评他,那就是愣头青了。 所以,赵策很快便确定好了自己策论的中心思想。 夸皇帝的勤政爱民,治理国家的成效,夸国朝如今的欣欣向荣。 赵策在草稿纸上写下:“臣对:臣闻人君代天以理物,常秉天之大权以成无为之治......” 对君一番吹嘘后,便到了臣子。 当然,直接骂臣子也是不行的。 要说,只能说皇帝可以怎么驱使臣子,让他们能更好的为国朝效力。 这些写完后,才轮到辩论的内容。 赵策在纸上,写下“然也”二字,当做转折。 道与法,作为治国的两大工具。 虽与现代有些不同,但其实也不难理解。 道强调顺应天命,顺应自然,无为而治。 自然当然包括其中孕育的人性道德等。 而法,则是当权者手中治国的工具,也就是治理百姓的工具。 这是古代的以法治国。 道方面,能喷的不多。 赵策写下劝陛下无为而治,让百官各司其职之类的话。 正论之后,后面的反论重点,大多数便放到了法上。 以法治国的基础上,他稍稍引进了依法治国的概念。 同时也做了变通。 说明法律不该只是陛下治理百姓的工具。 若是陛下该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