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一章 策论辅导  (第1/2页)
    综合全局来看,攻打高句丽利大于弊。    而此时提出撤军,则会出现一系列的后果。    秦凡不免有些庆幸,还好郑远这小子只是个郑家庶子,在朝廷上毫无影响力。    若是长孙无忌、房玄龄之辈的朝中大臣,也和郑远一个脑回路,那大唐可就完了!    远的不说。    撤军以后,对于出兵的小国,大唐势必要给予嘉奖和安抚。    而出征的士兵需要抚恤,军饷需要发放。    这些都是巨额的开支。    若是继续打下去,可以以战养战,拖到秋税入库,也就不用担心了。    可现在撤离,非但战利品拿不全,还要倒贴一大笔。    这钱哪里来?    国库早已空空!    世家出吗?wap.    可世家前不久刚捐了一笔,功德碑还在长安城头立着呢!    他们绝不可能再捐!    非但是银子的问题,朝中也会弹劾不断。    毕竟当初出征,是李世民力排众议做的。    这时候灰溜溜地回来了,群臣还不得疯狂说李世民的不好!    所以说,郑远的这篇策论。    于朝内无法讨好李世民,与君心相悖。    于大唐无法使的利益最大化,甚至还容易陷入经济上的危机!    于官场……    不对,这篇策论在春闱就该被打下去了,郑远也该回家打理产业了!    进都没办法进入官场,谈何利弊?    秦凡一条条说下来,一句句骂下来。    等到全部说完,郑远已经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了!    将手中郑远的策论放下,秦凡又拿起了赵修竹的策论。    秦凡给赵修竹的题目是关于灾害的防治与善后的。    年初刚过了雪灾,所以这个题目也很有考核的可能。    然而,赵修竹给出的策论却让秦凡大失所望。    倒不是说写得不好,只是内容上实在是太过陈旧。    赵修竹的那些法子,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。    “如此策论,泯然众人!”秦凡给出了自己的评价。    “修竹,做人做事应该大胆一些,不应局限于前人的脚步!”    说着,秦凡指了指文章中的一处:“此处你以大禹治水为例,说明堵不如疏。”    “论点是正确的,但你要知道!陛下以科举向天下网罗人才,需要的是为他出主意的人,而不是泛泛而谈的人。”    “既然你提到了堵不如疏,那如何疏通,针对什么样的情况用什么法子?都得写清楚!”    “而且治水你也只写到了这一方面。若是发生了涝灾,该如何处理?灾后防疫又该如何?”    “除了治水,这其他灾害该如何应对,你也没写全……”    秦凡一点点指出,一点点灌输。    而赵修竹则是在一旁奋笔疾书,记着笔记。    对于这两个弟子,秦凡是当真头疼。    一个虽然大胆,敢于逆着大流前行。    但目光浅薄,经验不足,基于这些给出的方案也是与最佳方案相去甚远。    另一个则是过于谨慎。    在传授与指导的过程之中,秦凡发现赵修竹其实有一些自己的想法,但是因为害怕这些过于主观的想
		
		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