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5【殿试与分封】 (第2/2页)
大臣和士子都会跟随,思想也就慢慢传播开来。 只不过嘛,这个叫刘宗道的考生,有些没明白西伯利亚是啥情况。他以为西伯利亚之地,是俄罗斯的固有国土,所以把俄罗斯比喻为北狄。 第二名,陈淳,广东南海人。 这位考生,也有分封天下的言论,但更侧重于论述时事。 陈淳认为,现在的情况,更类似于诸子百家时代。 中国只是其中一个国家,世界上有无数国家,就像是春秋战国时争霸。 中国率先变法,犹如强大的晋国。但变法必须持续下去,否则别国极有可能后来居上,便如齐国、秦国、楚国的异军突起。 如果中国裹足不前,因一时强大而不思进取,就有可能被三家分晋。而欧洲那些国家,或者说奥斯曼、波斯、莫卧儿,就可能像齐、楚、秦那样崛起。 至于晋王在天竺封国,有利有弊。利于开疆拓土,传播华夏文明,但又埋有隐患,谨防步周天子后尘。 陈淳还写道,晋王封国天竺,而非封国南洋,就是在警惕这种隐患。南洋太近,以后要作为中国的本土,不可分封给任何一个宗子。 赵瀚继续翻阅后面的试卷,楚王赵匡枰排在第十五。 这个排名,阅卷大臣们费了心思。 因为殿试卷子,不用重新誊抄,只要是熟人笔迹,一眼就能认出来(馆阁体也有细微差异)。给楚王排名太高,未免有拍马屁之嫌;给楚王排名太低,又是不给皇帝和楚王面子。 既然前十五名的卷子要呈上,那就排第十五名刚好。 说实话,赵匡枰的答卷,是能够进前三的! 这位皇子文采极佳,策论写得花团锦簇,并且长期耳濡目染,知道皇帝老爹的想法是什么。 “那位女进士的文章呢?”赵瀚问道。 已经丁忧回朝的萧焕回答:“在最后一名。” 赵瀚让大臣把所有卷子都拿来,直接去阅读女进士的文章。写得着实不错,前十名都没问题,估计是受到了性别歧视。 再抽看几份前百名的卷子,赵瀚没再发现问题。现在大臣们判卷,已经完全按照皇帝的心思来。不像新朝第一届科举,大臣们给出的排名,靠前者被皇帝改了一大半,这让阅卷大臣们颜面扫地。 仔细考虑一番,赵瀚把前两名调换,陈淳做状元,刘宗道做榜眼。 又把女进士邹怀玉的卷子,从最后一名,直接定为第十五名。 至于楚王赵匡枰,不给任何排名,但答卷可以当做范文贴出,让天下读书人自己去评价好坏。 这番调整,给足了阅卷大臣们面子。 实在是大臣们的阅卷标准,已经变成皇帝的形状,这种情况就没必要再找茬了。 殿试答卷,一般不对外公布。 否则嘉靖皇帝晚年那些考题,殿试答卷一旦公布出来,岂不是让天下士子看君臣笑话? 到了赵瀚这里,殿试答卷,可以公布前十五名。而且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的殿试卷子,还要刊载于《大同月报》传播天下。 想了想,赵瀚说道:“下一期《大同月报》,多印一版,刊载五篇殿试文章。除了一甲答卷,把赵匡枰和邹怀玉的文章也列进去。” 金榜张贴,再次引发轰动。 主要是当朝第一位女进士,居然考得第十五名,这让多少男儿汗颜? 然后,他们想找楚王的名次,却发现根本没有排名。 为了照顾科举落后地区的士子,也为了避免官员结党营私,赵瀚也学大明制定了南北中三榜。 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金陵府,这五省一府为南榜,进士比例占55%。 四川、安徽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广南、湖南、湖北,这八省为中榜,进士比例35%。 其余省份,皆为北榜,进士比例10%。 不要觉得北榜考生太委屈,若不分榜录取,他们连10%的比例都达不到! 真正委屈的是南榜士子,看似占到55%,其实内卷得如同炼狱。 另外,广南省收复较晚,目前还没建立大学。这个省的考生,主要以移民子女为主,平时都在广西和云南读大学,专门为广南省制定了名额。 会试按照省份进考场,按照名额比例进行录取,全国考生倒是都进来了。 但殿试成绩可不分榜,全国一视同仁。 此次殿试的前五十名,南榜士子占了70%,中榜士子占了26%,北榜士子只有可怜的4%。 蒲松龄这位北榜士子,在北方各省数一数二,却仅仅考了第二十八名。王梓钧的朕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