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9章 战后盘点  (第1/3页)
    第五百七十九章    中场休息。    虽然大唐不是打不动了,但是也没必要继续打下去了。    这次的战争目的有三个。    一是打掉欧陆三国的发展潜力。    二是锻炼一下唐军的实战能力。    三是开疆拓土。    三国被打趴下了,分成了十几个小国,潜力自然就没了。    还有罗马王国这根钉子钉在欧陆核心地区,不断的给欧陆各国放血,持续消耗欧陆的资源和力量,他们想要再发展起来,没个几十上百年的时间想都不要想。    这次战争,大唐获得了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,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。    可以说大唐的所有战略目的都实现了,自然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。    不过拿下那些小国也是早晚的事情。    所以这次停战,大唐才会对外宣称是第一阶段战役结束,而不是宣布欧亚之战结束。    大唐迟早要重启欧亚之战。    这便是所谓的中场休息的来源。    唐人和欧陆各国也很清楚,也许是十几年后,也许是百年之后,战端总归会再起。    不过这是很遥远的事情了。    当下双方要做的是消化胜利果实,舔舐战争创伤。    大唐是胜利者不假。    但是战争这种事情不可能满血通关。    欧亚之战第一阶段战役结束,大唐开始处理战后的遗留问题。    首先就是公布战场的损失情况。    近三年的战争下来,大唐的兵力损失接近二十万。    其中阵亡约四万五千人,重伤三万余人,轻伤无算。    打仗就会死人,没有哪一方敢保证自己一方可以不损失一兵一卒。    这不是冷血,而是战场上的复杂情况不是文字能描写出来的。    唐军的单兵武器很优秀,单兵防护装备很好用,极大的减少了唐军的伤亡。    但是三国联军也不是原始部落。    他们有成熟的黑火药武器体系,有精准的步枪,威力巨大的炮火,哪怕是和唐军的装备上差着上百年,但毕竟是一支纯火器化部队。    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人类进入火器时代以来最大的一次冲突,双方在技术层面没有代差,更像是两套工业体系的碰撞。    双方都有支撑战争的能力,双方的战斗只能用残酷来形容。    伤亡就是这样出现的。    在装备方面。    大唐损失的技术装备不多,但还是有上百架飞机损失在战场上,当场被打下来的有四十多架。    飞艇的损失也不小,有二十多艘大型运输飞艇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损失了。    火炮损失在一千多门,当然,这些损失的火炮大部分是到了使用寿命,不能继续使用,真正被联军击毁和破坏的没有多少。    此战损失的坦克有五十多辆,其中因为事故损坏的就占了一半,其他的是因为跑的太狠,失去了维修价值,原地报废。    被联军毁坏的坦克只有十五辆,来自大食人的自杀式攻击。    装甲车辆损失了三百多辆,基本都是被联军的重炮直接击中导致的毁坏。    运输车辆的损失更大,连带出事故、被偷袭、中雷等,唐军损失的军用运输车辆超过了三千辆。    当然,其中一大部分车辆能够维修,只不过军方不想在这些老型号车辆上花费太多,基本是用坏大件就直接报废。    其他诸如牵引车、弹药车、救援车、救护车、路桥车、等损失不大,共计有三百多辆。    睡眠舰艇方面。    海军损失了三艘千吨级驱逐舰和一艘救援船、两艘扫雷艇。    其他的舰船没有损失。    损失的舰艇当中,只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扫雷艇是被联军击沉的,其他的损失都来自于海上的触礁事故。    实际看来,海军的装备损失基本和非战时的损耗持平。    毕竟双方的海军实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,完全没有可比性。    水面舰艇比较多的是内河部队。    战争期间,唐军内河部队损失的巡逻艇、炮艇、运输艇、救援艇等船只超过了一百艘。    说到底内河舰艇和海军舰艇没法比,执行的任务也要复杂的多,出现这么多损失也在意料之中。    唐军技术装
		
		
请记住本站永久域名 
地址1→wodesimi.com
地址2→simishuwu.com
地址3→simishuwu.github.io
邮箱地址→simishuwu.com@gmail.com